2 016年4月22日~24日由江苏省医学会学术会务部、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协办的"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16风湿病学年会暨江苏省第十三次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受邀出席的有中山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吴长有、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小峰、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张志毅、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博士黄烽、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何岚、来自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米歇尔·佩特里教授、郑州京科强直医院李科主任作为国家专利小分子微创技术科研专家组代表受邀参加会议。
(我院李科专家受邀参加会议)
学术会议的目的是作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会议内容主要总结和分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目前风湿免疫疾病的现状和诊疗问题,重点讲解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常见病的疑难问题治疗及少见病的诊断思路,交流自身在临床治疗上的经验和诊疗方案。并进行疑难危重病例分析、风湿病护理讨论、年轻学者及研究生英文报告竞赛等,共同探讨风湿病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问题。
(大会现场)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小峰教授在会议中指出,目前我国风湿病学科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着发展水平与国外差距大、区域分布不均衡、社会关注度不高等现状,风湿免疫病在我国依然是弱小学科,我们依然不知道我国风湿病的"家底"如何。本次风湿病学学术年会作为我国风湿病学界同仁展示成绩、获取新知、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我国风湿免疫病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科主任发表讲话,突出小分子技术临床治疗的优势
在会议上,李科代表国家专利小分子微创技术科研组进行了分析疑难危重病例及目前针对性治疗突破的学术内容,内容指出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方向是知病治病,在充分研究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源头,进行针对性的病因病理的治疗是我国强直疾病的突破口。
(我院李科主任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吴长有(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何岚(右)会议合影)
(会议结束后 李科主任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吴长有(左)、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张志毅(右)进行疾病心得探讨)
在临床研究和治疗上,小分子微创技术已然成为当前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症病理最佳的诊疗技术,成为能够走向国际的科研成果,据临床统计自2012年小分子微创技术应用推广以来,国内受益于此技术的患者达到137520余名,帮助来自国外的3522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走向康复,国内外受益于小分子微创技术的患者逐年上升,这一数据让更多风湿病学学者加入到除药物治疗外的诊疗技术研究上。